觀點

黃日燦看併購, 台泥股東 演出世紀爭霸戰, 經濟日報

台灣水泥創立於1946年,是由政府在台灣光復後接管數家日本水泥廠所組成。1953年,政府實施「耕者有其田」政策,農地徵收款就是用4大公司(台泥、台灣紙業、台灣工礦及台灣農械))股票抵付給地主,4大公司頓時從公營移轉民營。1962年,台泥響應政府「資本證券化」號召,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公開發行掛牌上市的公司。

台泥長年來居台灣產業界龍頭地位,能夠成為台泥的董監事,也被視為是社會地位的重要表徵。因此,台泥的董監事向來都是國內的重量級財團,包括鹿港辜家、板橋林家、高雄陳家、新光吳家、國產林家、嘉泥張家、永豐餘何家等,原先還有霖園蔡家,陣容極為強大,國內首屈一指。台泥首任董事長即由板橋林家德高望重的林伯壽先生擔綱,日後掌控台泥的辜振甫先生初入台泥時才任職協理,經過了22年的長期歷練才當上董事長。

股東大會 暗潮洶湧

具有悠久歷史的台泥,其實股權相當分散,各大家族持股大致不相上下。和信辜家能夠長期掌舵,主要是靠辜振甫先生深厚的政商脈絡和個人魅力,得到各大家族的禮讓支持,再加上三商銀約10%持股的鼎力相助。因此,歷屆的董監改選,過程還算平順,成員變化不大,外表上似乎水波不興,但骨子裡卻有若干微妙的心結逐漸醞釀蓄積,遲早要跳上檯面白熱化。

台泥多年來始終維持21席董事的局面,其中常務董事6席,除董事長外原還設有一位副董事長,先由高雄陳家的陳啟清擔任,陳氏去世後則由國產林家的林燈接任。林燈過世後,台泥副董事長一職懸空,常董也因而缺了一席。當初設計6席常董的規劃,辜家占3席而其他家族占3席,平分秋色,相互制衡。爾後辜家在實任5席常董中占了過半數的3席,變成獨掌大局的形勢。各大家族雖不滿意,但礙於辜董事長的情面,暫時相安無事。

1994年初,市場突然盛傳包括高雄陳家、國產林家、新光吳家,以及新興的東帝士和三重幫等5大財團,有意聯手爭奪董監席次入主台泥,甚至要求將常董人數增為7席,讓幾個月後即將改選董監的台泥股東常會未演先轟動。媒體爭相報導各方人馬持續買進台泥股份加碼的消息,充滿了「山雨欲來風滿樓」的緊張氣氛。

面對波濤洶湧的董監改選情勢,辜董事長不敢掉以輕心,親自出面斡旋,召開協調會議,內定由高雄陳田錨為台泥副董事長,國產林嘉政為常董,並喬好6席常董名單,冀求穩定各大家族的情緒,平衡各方利益,同時保住辜家的台泥經營權。經過幾番折衝樽俎,據傳甚至驚動政府層峰暗中介入調解,終於化干戈為玉帛,董監改選圓滿落幕。市場預期的委託書蒐購大戰也急轉直下,鳴金收兵。

這次台泥董監改選,被媒體喻為「跨世紀改選」的開端,其實更貼切的比喻應是「跨世代交替」競逐的開端。

辜家大老 折衝樽俎

辜董事長在位,確是眾望所歸,但年事已高,要換辜家下一代接棒,就未必水到渠成,其他大股東家族難免會有「換人做做看」的想法。何況,台泥土地資產豐富,潛在開發價值更引人覬覦。1994年這一場龍爭虎鬥,可說是國內台籍政商家族有史以來第一次表面化的激烈衝突,首開未來台灣企業經營權爭奪戰的濫觴。

由於各大財團的虎視眈眈,辜家為了長治久安,當然也是臨淵履薄,及早部署,趁1996年中共文攻武嚇、台北股市重挫之際,調集數十億元資金逢低承接,大幅增加手中台泥持股。同時,適逢主管機關對委託書的徵求改採加強管理的政策,其他財團較難透過委託書收購達到「變天」的目的。1997年5月台泥召開股東常會,外界雖仍有若干風風雨雨的傳聞,但董監改選過程平靜無波,辜振甫、辜成允父子順利蟬聯董事長及總經理。

鹿港辜家在1994年差點「大意失荊州」,從此痛定思痛,戒慎恐懼,加碼布樁,堅壁清野。其他各大財團在突襲不成後,似也見好就收,於1997年及其後幾次的台泥董監改選,均未再度出手挑戰辜家的經營主導權。

辜成允自1991年擔任台泥總經理後,終於在2003年從父親辜振甫手中接棒成為台泥董事長,逐步展現大刀闊斧的整頓決心,開始了台泥的「辜成允時代」。

(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,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。本文僅為作者個人意見,不代表事務所立場。)